八年前的机缘使我步入了易学殿堂,个中缘由只有两个字“好奇”。有人说过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因为好奇引发兴趣,因为兴趣导致一发而不可收。八年来,学易研易成了我每天的一项必修课程,无论忙闲,无论苦甜,一天不接触易学就会寝食不安,哪怕睡到半夜醒来也会翻开书本,记上一两个易学名词,妻笑嗔:“干脆娶周易当二奶算了”我们这个地方虽然不算大,但街头的卦摊可不少,而且几乎形成了一个小市场,一出摊就是4、5个老头,看相的、批八字的、断八卦的……,从他们嘴里,我知道了邵伟华、李洪成、曲炜、李涵成、段建业、宋英成、梁湘润…。于是跑遍全城的各个角落找书摊,因为小书摊才能见到形形色色的易学书籍。我几乎成了购书狂,哪怕外地出差也会在车站、机场的书摊捎上几本。一本、两本、三本…..书越买越多,家里四组书柜中原来摆放的书籍渐渐少去,易学书籍登堂入室。书读多了,困惑也越多,原来无论八字书籍还是六爻书籍,很多理论并不一致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这个说自己正宗,那个说自己祖传,到底相信谁?于是,开始左寻右访,拜访一些本地叫得响的“高人”,想让他们指点迷津,结果精力、财力投出去不少,可这些“高人”除了能旺啊衰啊、用啊忌啊、凶啊吉啊,夸夸其谈几句,并无令我震撼的真功夫,我开始郁闷了。感谢网络的迅速走红。在书摊、本地“高人”满足不了自己欲望的时候,网络成了救世主。网络上看到了市面上买不到的资料,认识了现实中见不到的“大师”。于是,花重金参加了自己感到水平很牛的大师级名人开办的易学培训班,一番苦学苦练,在学员群中间也混得“小有名气”了,自信了不少。慢慢地,朋友们知道自己懂“奇术”,有的常常拿着别人的八字试探深浅,屡屡神验,口口相传中,自己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。